每100克木鱉果含熱量約30大卡。它是葫蘆科苦瓜屬植物,來自越南和台灣。被稱為「天堂來的果實」和「果皇」。
目錄
Toggle關鍵要點
- 木鱉果營養價值極高,含有大量維生素C、茄紅素等營養素
- 木鱉果在中醫藥中有清熱解毒的功效
- 木鱉果富含膳食纖維和抗氧化成分
- 木鱉果可製作多種美味果汁食品
- 木鱉果是一種原產於台灣和東南亞的特色熱帶水果
我們將深入探討木鱉果的起源、營養價值、健康功效。還會介紹它在台灣和全球的發展情況。了解這種傳統藥用植物,相信您會感受到它的獨特魅力。
goodVshare 好物分享致力於提供全球優質商品。包括各國特色水果和食品。專家團隊嚴選商品,確保安全優質。
無論您想享受異國美食,還是探索特色,goodVshare都能滿足您的需求。
木鱉果的起源與分布
木鱉果(Averrhoa carambola)是亞洲特有的熱帶水果。它主要在印度、中國南部、澳洲東北部和台灣等地種植。這種水果因其獨特的五角星形而被稱為「亞洲之星」。
原產地與生長環境
木鱉果的起源地在東南亞。最早記錄在中國南部和南亞次大陸。它喜歡熱帶和亞熱帶氣候,需要足夠的水分和溫暖。
木鱉果能在多種土壤中生長。它常見於山區、平原和農田邊緣。
台灣分布情況
在台灣,木鱉果自然分布於平地和低海拔森林。目前,台灣有約10公頃的木鱉果種植區。其中,台灣原生種占比約1公頃。
隨著對木鱉果的認識和需求增加,台灣的種植面積正逐漸擴大。
全球栽種概況
木鱉果不僅在台灣種植,亞洲其他國家如中國南部、印度和馬來西亞也大規模種植。近年來,隨著健康飲食需求的增加,木鱉果的全球種植和消費也在增加。
國家 | 種植面積(公頃) | 產量(噸) |
---|---|---|
中國 | 5,000 | 50,000 |
印度 | 3,000 | 30,000 |
馬來西亞 | 1,500 | 15,000 |
台灣 | 10 | 100 |
木鱉果是什麼
木鱉果是龍眼屬的一種熱帶水果。它是一種藤本植物,外觀像帶刺的紅色檸檬。木鱉果的外表是橘紅色,表面有細小的刺。
它的外觀像鱉的背殼,所以叫做木鱉果。這種水果不僅可以吃,還有很多健康好處。它含有很多營養成分,比如維生素C和維生素E。
營養成分 | 與其他食物的比較 |
---|---|
茄紅素 | 含量是番茄的75倍 |
β-胡蘿蔔素 | 是紅蘿蔔的20倍 |
玉米黃素 | 達到玉米的40倍 |
維生素C | 是柳橙的30倍 |
但要注意,木鱉果內籽略有毒性,不宜直接食用。
每100克木鱉果可食用部位的熱量約為30大卡。
總的來說,木鱉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熱帶水果。它有很多健康功效,值得大家了解和嘗試。透過goodVshare好物分享等平台,我們可以更方便地找到高品質的木鱉果產品。
木鱉果的外觀特徵與形態
木鱉果的果皮通常是橙紅色或深紫色。青果則是綠色。它的果皮上有小刺,外觀像帶刺的紅檸檬。
這種亞洲特有水果是藤本植物。每年5-6月開花,7-12月是果實產季。
果實的外觀特徵
木鱉果的果實重約1斤半。長時間生長後,能結61粒果實。果實在授粉後約100天變紅。
顏色變化會影響它的品質和用途。
- 木鱉果的果肉含有17.4克碳水化合物、1.6克總膳食纖維、2.1克蛋白質、36毫克鈣和0.3克總脂肪。
- 它被稱為天堂果,含有很多營養素,如茄紅素、β-胡蘿蔔素和維生素,被認為是超級食物。
植物的生長特性
木鱉果是木鱉果外觀的藤本植物。它需要支架來攀附。種子在孵化後需一段時間才萌芽。
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,能在不同土壤和氣候下生長。
- 母株一次可產生數十至百余朵母花。果實的垂直摇動量會影響吊鐵子和藤體質量。
- 授粉成功率不一定100%,需要人工干預增加雌雄株比例。
- 修剪母株可延長生產周期。在采收時需周期性維護及觀察。
木鱉果的營養價值
木鱉果被稱為「來自天堂的果實」。它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。每100克可食用部位的熱量只有30大卡。
它富含鉀、鈣、鎂、錳、維生素E、維生素A和維生素C。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高達柳丁的30倍。
木鱉果是富含天然抗氧化劑的「超級水果」。它的茄紅素含量遠超番茄, β-胡蘿蔔素含量則是紅蘿蔔的20倍。
它還含有Q10、Omega-3和豐富的膳食纖維。這些成分為身體提供全方位的營養。
營養成分 | 木鱉果含量 | 對比含量 |
---|---|---|
維生素C | 高 | 柳丁的30倍 |
茄紅素 | 極高 | 番茄的75倍 |
β-胡蘿蔔素 | 極高 | 紅蘿蔔的20倍 |
玉米黃素 | 極高 | 玉米的40倍 |
木鱉果的種子雖含有營養,但略帶毒性,不建議食用。
木鱉果被譽為「天堂之果」。它的實用價值和營養價值都非常高。
木鱉果的主要成分解析
木鱉果是一種非常營養的傳統藥用植物。它含有豐富的茄紅素,還有很多珍貴的維生素和礦物質。木鱉果的營養成分就像是一座寶藏。
茄紅素含量分析
木鱉果的假種皮含有290mg/100g的β-胡蘿蔔素,比胡蘿蔔高出54倍。果肉中則含有680mg/100g的茄紅素,是番茄的56倍。這顯示木鱉果在茄紅素含量上遠超常見蔬果。
維生素與礦物質含量
- 木鱉果果肉含852毫克/100g的脂肪酸,其中70%是不飽和脂肪酸。
- 木鱉果的β-胡蘿蔔素比胡蘿蔔高出45倍,茄紅素比番茄高出18倍。
- 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、維生素 E、維生素 A、鉀、鈣、鎂和錳等礦物質。
木鱉果的健康功效
木鱉果(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)被稱為「植物界的紅寶石」。它富含營養,成為健康飲食的焦點。這種植物不僅味道獨特,還有許多健康益處。
保護眼睛、預防黃斑部病變是木鱉果最顯著的功效之一。它含有茄紅素、β-胡蘿蔔素和玉米黃素等成分。這些成分對視力非常重要。
研究顯示,木鱉果中的茄紅素比番茄高出56倍。它的β-胡蘿蔔素含量則是胡蘿蔔的54倍。這些營養素有助於維持眼睛健康,預防黃斑部病變。
木鱉果還能維持腸道健康。它含有大量的膳食纖維。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消化,保持腸道功能。
木鱉果中的油酸和亞麻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有助於改善血脂。這對心血管健康非常有益。
木鱉果具有增強免疫系統、抗老化和護肝等多重功效。它含有大量維生素C、Q10、葡萄糖酶和抗氧化劑。這些成分有助於清除自由基,美容養顏,調節身體功能。
此外,木鱉果還顯示出抗癌作用。它的茄黃素、β-胡蘿蔔素和玉米黃素等營養素具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。這些營養素有助於抑制癌細胞生長。
總之,木鱉果是一種具有多重健康效益的食材。它不僅保護眼睛,還能調理腸胃,增強免疫,延緩衰老。無論生食或烹調,將它融入日常飲食中都能為身體帶來大益。
木鱉果的食用部位介紹
木鱉果是一種非常營養的傳統藥用植物。它的各種部位都可以食用,只要知道如何處理就可以安全享用。
可食用與禁忌部位
木鱉果的可食用部分包括莖、葉片、花、果肉和假種皮。莖、葉片和花可以用來拌菜。果肉在未成熟時最好吃。假種皮則是最營養的部分,常用於製作果汁或烹飪。
但黑色種子含有微量毒素,不宜食用。
毒性注意事項
木鱉果含有「木鱉子皂苷」,但成熟的木鱉果是安全的。食用時要注意不要吃太多,也不要和豬肉一起吃,以免引起不適。
部位 | 營養成分 | 可食用性 |
---|---|---|
莖、葉片、花 | 維生素C、纖維、礦物質 | 可食用 |
果肉 | 維生素A、維生素C、茄紅素 | 可食用 |
假種皮 | 維生素A、維生素C、茄紅素、脂肪酸 | 可食用 |
真種子 | 木鱉子皂苷(微量毒素) | 禁忌食用 |
木鱉果的採收與保存方法
木鱉果是台灣常見的豐產水果。它的採收與保存方法對果實品質和營養價值很重要。了解正確的採收時機和保存技巧很關鍵。
木鱉果通常在7月至12月間採收。果實從青綠色變成橙紅色或深紫色時就可以採收。採收後,儘快食用或加工以保留營養成分。
採收後的木鱉果可以冷藏保存。將果實放在4-8°C的環境中,可以保持新鮮度達2週。製作木鱉果汁後,可以冷藏或冷凍保存。
冷凍後的木鱉果汁可製作成細緻的果凍或冰沙。這樣可以供消費者享受。
除了鮮果和果汁,木鱉果還可以乾燥或醃漬保存。乾燥後的木鱉果可做成優質茶葉或藥用保健品。醃漬的木鱉果則可作為食材佐料。
通過科學的採收和保存方法,木鱉果的營養價值和品質可最大化。這不僅滿足消費者需求,也促進台灣木鱉果產業可持續發展。
採收時間 | 保存方式 | 保存期限 |
---|---|---|
7月 – 12月 | 冷藏 | 最多2週 |
N/A | 冷凍果汁 | 可製作冰沙 |
N/A | 乾燥 | 可做茶葉或保健品 |
N/A | 醃漬 | 可作為食材佐料 |
木鱉果的種植技術
種植木鱉果需要特定的生長環境。它們喜歡高溫和排水好的土壤。建議使用「隧道式棚架」來栽培。
這種棚架有助於區分雌雄植株。也方便進行授粉。
栽培環境要求
木鱉果適合種植在低海拔或平坦地區。土壤要有良好的排水性。
它們不耐寒,喜歡高溫。資料顯示,使用6公尺長的熱浸鍍鋅圓管建造拱形架。
栽種管理方法
- 建立全雌株生產園區是提高產量的關鍵。
- 木鱉果雌花與雄花壽命僅1天,授粉需在上午10點前。
- 授粉後2-3天,果實會開始膨大發育。
- 套袋可降低果實受害昆蟲的影響。
- 冬季利用低溫休眠特性,清除老藤蔓促進新生長。
台灣原生種與越南種的差異
木鱉果在亞洲很常見,台灣和越南都種植它。台灣原生種和越南種的木鱉果口感和營養成分不同。台灣原生種適合做飲品,口味清香。
而越南種則油脂多,口感略帶苦澀,做飲品容易腥。
台灣原生種的木鱉果油脂少,味道淡淡,很適合做飲品。台灣種植面積大約10公頃,原生種只有1公頃。但台灣正努力推廣種植。
相比之下,越南品種口感略帶苦澀,但獨特魅力十足,值得一試。
特徵 | 台灣原生種 | 越南種 |
---|---|---|
口味 | 清香,無油耗味 | 略帶苦澀,容易出現腥味 |
油脂含量 | 較低,瓜果香氣 | 較高 |
適用於飲品 | 適合 | 不太適合 |
種植面積(台灣) | 約1公頃 | 約9公頃 |
木鱉果的傳統藥用價值
木鱉果也叫「木鱉子」或「龍眼肉」。它在中醫中很重要,因為它能清熱解毒。這種植物來自亞熱帶地區,外觀獨特,藥用價值高。
木鱉果用來治療乾蕁麻疹和牛皮癬。它有清熱解毒的功效。雖然種子有毒,但在中醫中被稱為「木鱉子」,用於治療肝氣和肛門問題。
木鱉果不只外用,內服也很有用。它能保護視力、護肝,還能抗老化和增強免疫。它富含營養,被稱為「來自天堂的果實」。
「木鱉果是一種罕見的傳統藥用植物,具有清熱解毒、護肝、抗老化等多重功效,值得我們進一步了解和發掘。」
木鱉果的飲食方式與料理建議
木鱉果是一種營養價值極高的傳統水果。它可以多種方式食用。無論是生食或熟食,木鱉果都能發揮其優異的營養特性。
生食與熟食方式
未成熟的青色木鱉果可以選擇清炒或燉煮成湯品。成熟的木鱉果則更適合進行烹調料理,不會影響其富含的營養成分。
常見料理方法
木鱉果可以製成果汁、冰沙、果凍和氣泡飲。它還可以與小米和藜麥結合,製作出木鱉果小米藜麥珍穀粥和木鱉果養生鍋等美味佳餚。
製作木鱉果汁時,可以添加檸檬、鳳梨或百香果等水果,調出不同風味。木鱉果也適合用於冰淇淋、燉飯、煮粥和拌麵等多種料理。
木鱉果食用方式 | 營養價值 |
---|---|
生食 |
|
熟食 |
|
無論是生食或熟食,木鱉果都能為您帶來絕佳的營養滿足感。透過創新的料理方式,發掘這種台灣常見水果的更多美味可能。
“木鱉果是個傳統藥用植物,也是一種富含營養的水果。我們應該更多地了解和欣賞它的價值。”
木鱉果產業發展現況
台灣的木鱉果產業正處於起步階段,但發展潛力很大。目前,台灣有約10公頃的木鱉果種植面積。其中,原生種只有約1公頃。
農改場計劃將在108年完成木鱉果台灣良好農業規範(GAP)。他們還計劃推廣「全雌株」栽種和人工授粉技術。
未來,台灣原生種木鱉果的種植面積將從現在的二、三分地擴大到十公頃。木鱉果產業正在積極開發保健食品和飲料市場。同時,也在探索與原民文化結合的創新料理。
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,木鱉果產業有望迅速發展。
在研究木鱉果原生品種的過程中,發現了一種「超級木鱉果」植株。它在夏季有較短的果實成熟期,且產量是普通品種的兩倍。
項目 | 數據 |
---|---|
木鱉果新品種命名 | 2020年6月23日研發出名為「臺東1號」的新品種,具有厚實果皮和硬種子的特點,適合加工利用 |
種植時間建議 | 建議在5月前完成種植,因為冬季期間種子萌發率較低 |
木鱉果植株性別控制 | 木鱉果為雌雄異株植物,研究團隊利用嫁接技術成功控制了植株性別比例以保證穩定產量 |
成熟果實性質 | 成熟木鱉果的假種皮pH值接近中性(pH 6),容易遭受微生物侵害,通過酸化處理將pH值調整至4.6以下可以延長貨架期至14天並提升風味 |
木鱉果的利用價值 | 成熟的木鱉果可以整個食用,除了種子其他部位都可食用,富含脂溶性營養素如番茄紅素和β-胡蘿蔔素,適合做成各種料理 |
總的來說,台灣木鱉果產業正在穩健發展。未來將聚焦於擴大原生種種植面積、開發保健食品與創新料理市場。利用技術手段提升產品品質和產量。
木鱉果的食用禁忌與注意事項
享用木鱉果時要小心。首先,不要吃到黑色種子。它們含有毒素,可能危害健康。
木鱉果很營養,但要適量。過多可能會引起消化不適。
木鱉果的外層是最好吃的。它富含營養。內層白肉雖營養,但容易引起不適。
選擇鮮紅色、光滑且彈性的木鱉果最好。
遵循正確食用方式,適量食用木鱉果很重要。它能為我們提供豐富的營養,保持健康。
可以生食、煮食或做成果汁。探索各種烹飪方式,享受木鱉果的美味。
FAQ
什麼是木鱉果?
木鱉果是台灣和東南亞的水果。它外觀像帶刺的紅色檸檬。這種水果被稱為「天堂來的果實」。
它含有很多營養成分,如茄紅素和胡蘿蔔素。
木鱉果的產地分布如何?
木鱉果主要在印度、中國南部、澳洲東北部和台灣生長。在台灣,它可以在平地和低海拔森林找到。
台灣目前有約10公頃的木鱉果種植區域,原生種約1公頃。
木鱉果的外觀特徵是什麼?
木鱉果的果皮通常是橙紅色或深紫色。它的外表有小刺,形狀像帶刺的紅色檸檬。
木鱉果是藤本植物,每年5-6月開花,7-12月果實成熟。
木鱉果的營養價值如何?
木鱉果含有很多營養成分,如茄紅素和胡蘿蔔素。它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高。
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、維生素A、鉀、鈣、鎂和錳等。
木鱉果有哪些健康功效?
木鱉果對眼睛有保護作用。它還能維持腸道健康,改善血脂,增強免疫系統。
它還有抗老化、護肝和皮膚養護的效果。
木鱉果有哪些可食用部位?
可以食用的部位包括莖、葉片、花、果肉和假種皮。但要注意,黑色種子有毒,不可食用。
食用時要避免過量,同時也不要與豬肉一起食用。
如何採收和保存木鱉果?
木鱉果在7月至12月之間可以採收。當果實變成橙紅色或深紫色時就可以採收。
採收後可以冷藏保存,以延長保存期。製作木鱉果汁後,可以冰冷藏或冷凍保存。
木鱉果的種植技術有哪些?
木鱉果適合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種植。需要提供支架,「隧道式棚架」是推薦的。
為提高產量和質量,可以採用「全雌株」栽種,並進行人工授粉。
台灣原生種與越南種的差異是什麼?
台灣原生種木鱉果口感和營養成分更突出。它更適合製作飲品,口味清香。
相比之下,越南品種油脂含量較高,口味略帶苦澀,容易出現腥味和油耗味。
木鱉果有哪些傳統藥用價值?
在傳統中醫中,木鱉果被視為清熱解毒的天然藥材。它可用於治療皮膚問題、消腫、攻毒療瘡。
木鱉果種子雖有毒,但作為中藥材木鱉子,具有驅逐毒性的作用。
木鱉果有哪些常見的食用方式?
木鱉果可以生食或熟食。未成熟的青果可以清炒或燉湯。
成熟的果實可以製作果汁、冰沙、果凍等飲品。它還可以與原民食材結合,開發出創新的料理。
木鱉果產業在台灣的發展現況如何?
台灣木鱉果產業正處於起步階段,但發展潛力巨大。目前栽種面積約10公頃,原生種約1公頃。
未來目標是將台灣原生種木鱉果的種植面積擴張到十公頃以上,積極開發保健食品和飲料市場。
食用木鱉果需要注意哪些事項?
1. 避免食用木鱉果的黑色種子,因其含有微量毒素。
2. 不要過量食用木鱉果,以防止潛在的消化不適。
3. 避免同時食用木鱉果和豬肉。